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
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
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 D.要求实行均贫富 |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秦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西方的启蒙者对中国传统儒学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二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各自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这一思想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传统”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统”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具体影响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文明交流”对社会发展影响力的理解。
法国启蒙思想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主要因为 ( )
A.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思想,影响深远 |
B.适应了当时反封建特权,反宗教神学的要求 |
C.适应了资产阶级实施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需要 |
D.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和夺取政权的需要 |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二者鲜明体现①天赋人权学说②社会契约理论③三权分立学说④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观察右图,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B.痛斥资本主义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表明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防止官吏滥用职权 |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共意志之上 |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都提出来了哪些社会学说?
(2)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家在促成社会变革的作用方面远远不及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康有为和孙中山各选择了何种社会学说?后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
A.智者学派 | B.苏格拉底学派 |
C.启蒙思想家 | D.自然哲学家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材料中康德旨在说明( )
A.思维方式的变革比政治革命艰难 |
B.政治革命需要动员大多数民众的参加 |
C.经济发展是进行社会革命的前提 |
D.推翻专制的革命需要民众的思想解放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
A.人民主权说 | B.天赋人权说 |
C.社会契约论 | D.人生而平等 |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创新的世纪”的内在联系是( )
①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②都重视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生活的幸福
④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
反映的相关史实 |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 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 |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