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人物
著作
核心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自由”“平等”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康德
《纯粹理性的批判》
“人非工具”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两次“思想市场”中的“救时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出现的条件。
(3)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人物思想的共同性。并谈谈他们思想的政治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其意思是“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董仲舒曾告诉汉武帝:“天人相与(相互感应和影响)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二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安提丰(古雅典演说家)
材料三

卢梭在乐园里受到哲学家的欢迎(法国明信片)
图片表明卢梭在乐园里受到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田、普罗
泰格拉等哲学家们的欢迎。该图由莫尔塞于1782年镌版。
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的。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四 “我们的政论家们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是因为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念,因为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外,无法被接受。”
——摘编自M.J.C.维尔《宪政与分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对天人关系和古希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明信片的创作意图。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卢梭关于“权力分立”的观点,并阐明你的看法及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运动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时代特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的三次转移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 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 000吨;两者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 000至10 000吨之间。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布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材料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的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杰斐逊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他……——《独立宣言》
材料三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1787年美国宪法》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些理念?(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是否矛盾。(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达尔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种政体观
我们可以说各种体制有两个策源地,其他各种体制都是从其中派生出来的,其中一个的名字是君主制,另一个的名字是民主制。……一种社会表现出极端的过分的对君主制原则的忠诚,而另一种社会则忠诚于自由体制,因此这两种社会都没有能够在二者间达到平衡。……在自由、平等与智慧结合的地方必定同时具有两类成分。……不拥有这些成分的共同体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治理。”
——柏拉图《理想国》
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柏拉图和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体的观点。
材料二 两种民主观
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只能有一个,其余一切权力都是而且必须处于从属地位……那么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是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在立法权力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只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然,必须要有全体同意,那就是社会公约。因为政治的结合乃是全世界上最自愿的行为。每一个人既然生来就是自由的,并且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任何人在任何可能的借口之下,都不能不经他本人的许可就役使他。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洛克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异同。
材料三 两种分权观
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一百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一百二十年以来,虽数次修改,那大体仍然是未变的。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是如何看待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纪》,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关。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丁刚《西方人误读的中国》
就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检查官曾在最高法院对某群体提起公诉,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据此判断这个群体的主要思想有
①唯物主义思想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③宗教改革思想   ④反对专制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人们应处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海国图志》问世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几乎在同一时期,《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恩格斯所说的“巨人时代”是哪一时期?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时步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国图志》在国内所处境地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