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得罪了上帝呢?”对该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 B.上帝意志不可违 |
C.反对盲目信仰 | D.妇女应得到解放 |
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
① 启蒙运动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揭示
③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
④启蒙思想已摆脱宗教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
D.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
直到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① 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 彼特拉克《歌集》
③ 薄伽丘创作《十日谈》
④ 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 ② ③ ④ | B.② ③ ④ | C.③ ④ | D.④ |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的实验,奔赴自然。”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
A.孟德斯鸠 | B.伏尔泰 | C.卢梭 | D.康德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 B.信仰自由 | C.信仰得救 | D.因信称义 |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那么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 B.宗教改革运动 | C.启蒙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主张国家的权利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防止腐败和集权,从而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的是(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康德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是(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C.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
D.创立了逻辑学 |
1851年5月1日,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宣告了资本主义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而此前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是指
A.“血汗工厂”出现 |
B.工人运动兴起 |
C.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
D.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他在此论述的包括( )
①人权学说 ②国家学说 ③法治学说
A.①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