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l0月4日“上午 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B.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拥共和),取代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B.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待了九个月,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   )

A.民族革命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政治革命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以下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

A.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B.接受苏俄的帮助建立自己的武装
C.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赢得民族独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