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能够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征收赋税 B.监察官吏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例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格斯卡沃斯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见下图),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在对话中提到:“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利益,一个繁荣增长的美国也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纪念我国近代一件大事的纪念章。它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件的意义是(   )

A.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B.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

A.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B.接受苏俄的帮助建立自己的武装
C.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赢得民族独立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从这个声明中,你能得到的关于中苏关系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

A.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方向调整
B.对抗了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
C.中国的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的争论转向国家利益考虑
D.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坚持拒绝苏联对中国的攻击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所反映近代民主革命的时代特点,最确切地说应是    (  ) 

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B.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C.和平建国,避免内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是(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宰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在于 (  )    

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清朝 B.汉朝明朝 C.秦朝明朝 D.秦朝汉朝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牛军在《论1945年至1955年中国外交的“内向性”》中说:“为了改善与周边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接国家的边界问题的政策、处理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政策、以及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的确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迅速扩展,到1955年的□□□□达到了最高潮。”文中的“□□□□”应该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5年底到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基本形成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D.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国革命中,对立双方如下图:(  )

该革命是指

A.德意志统一 B.英国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北美独立战争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事势力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发展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 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 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一标志这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政新篇》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是汉朝的使臣,被派往大秦,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要先后经过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安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国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C.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情况。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0多万人
近11万人

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C.日本在亚洲全面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本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二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时)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议会对国王的态度如何?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存在着两党政治,自由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保守党的主张是守旧的,常常激烈反对国   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保守党和自由党相互之间也不时进行激烈攻击。但是,经济大发展促成的改革要求,毕竟是必然的趋势,两党分歧是阻挡不了的。
材料二  1867年英国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增加了100万选民,基本上是城市居民。1872年规定了秘密投票制,保障选举自由。1884年的议会改革则主要面向农村,规定年缴纳10磅以上房租者均可为选民,使选民人数增加200万,总数达到450万。妇女仍没有选举权。当时英国人口不到4000万。如果不计入妇女和21岁 以下的男人,在成年男子中有选举权的已占大多数。
材料三 (美国)每当总统选举之时,都会有各党派的若干名候选人参加竞选,但是当选者历来只是影响最大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人。从内战后的情况看,共和党主要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党,同时拥有白领工人和技术工人,不少小农场主。民主党以南方有产者为主要支柱,包括农场主、工业界以及坚持白人至上的人。
材料四 19世纪末,美国的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工业界与农业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围绕币值问题尖锐对立起来。尽管共和党明确主张实行金本位制,而民主党坚持自由铸币和增发纸币的通货膨胀主张,相互之间也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和职责,……后因工业大国只有美国尚未实行金本位制,又遇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美国黄金大量外流,这才引起人们的警觉。1893年由一贯反对金本位制的民主党总统宣布实行金本位制。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促使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虽然是多党制的国家,为什么实际上存在的却是两党政治?围绕着币值问题尖锐对立的两党为什么又能达成共识?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英、美在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各有什么特点?又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来源:2013-2014学年宁夏灵武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