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 ( )
A.实施《义务教育法》 |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P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活动中,“恢复高考”高票当选1977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面表述不能够成为其当选理由的是
A.推动大学招生重新启动 |
B.改变了国家民族发展轨迹 |
C.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
D.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
不同时期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主题。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相符的历史主题是( )
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B.教育为工农兵服务 |
C.放卫星,大跃进 |
D.科教兴国 |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
A.科学发展 | B.科教兴国 |
C.和谐发展 | D.改革开放 |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①恢复高考制度 ②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③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 ② ③ | B.② ③ ④ |
C.① ② ④ | D.① ③ ④ |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
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
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一历史时期,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据此可知,该历史时期应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B.建国初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
B.支持落后地区教育 |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D.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