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此规定出自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特别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自然科学人员;同时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这种教育变革的主要目的是(   )

A.与旧中国的教育彻底决裂 B.为国家工业建设培养人才
C.实现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 D.与苏联联合对抗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发展战略是
“希望工程”         B.“211工程”  
C.“科教兴国”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
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
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下图是一枚1989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下列最符合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A.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文革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度百科认为:“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    )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C.已实施了“211”工程计划
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的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叙述:“既然缺乏受过训练的老师,那就只好雇用不够资格但政治上的可靠的人予以替代了。高中毕业生被分配去教初中的现象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出现在  ( )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至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柏拉图的教育贡献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