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制度不同 |
B.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
C.美苏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
D.国家利益的冲突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在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造成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的加剧 | 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 |
C.朝鲜战争的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下列关于美国和苏联“冷战”对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
②两国都竭力避免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根除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③美国发动的局部“热战”导致了其霸权势力的衰落
④两极对峙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 | B.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对立 |
C.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 D.美苏军事均势形成的制衡 |
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
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 |
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牢牢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