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
C.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
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朝鲜战争 |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敌对行动包括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3AEM”意为财政贷款)反映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主地位 |
B.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
C.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恢复 |
D.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纷繁复杂。下列各组关键词对其概括最合理的是( )
A.冷战、第三世界的崛起、走向多极化 |
B.两极格局、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一超多强 |
C.两种制度、紧张与和平、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
D.社会主义革命、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 |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A.“理性”的时代 | B.“工业”的时代 |
C.“探索”的时代 | D.“冷战”的时代 |
“二战”后初期,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
A.对抗苏联的需要 | 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 D.恢复经济的需要 |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 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
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 D.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他还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总危机”,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段讲话
A.反击了杜鲁门的反苏纲领 |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 |
C.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 D.强调了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