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1939 年3 月15 日那个时候,世界上最感觉不到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地区是西半球,而西半球最高枕无忧的国家之一便是美国……持有此类见解的美国人坚称参加一战的主要原因是:威尔逊总统的误入歧途的理想主义:欧洲(指协约国,主要指英国)的外交手腕——美国人历来认为在斗智方面美国一向处于劣势,以及美国制造商和银行家的不爱国的自私自利,他们投机取巧地支援并资助协约国,通过院外活动,诱使政府参战,以确保他们的债务人赢得胜利,从而保全他们的私人财富。
美国卷入战争的历史,经过这么一番改编所得出的结论便是:美国人民是因受骗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防止不再重演这一可悲的历史的措施是能够而且应当采取的。
——(英)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939年3月的世界》
材料二: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1939年11月4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必须是在“现购自运”的条件下。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2700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它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38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中一所述美国卷入一战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会得出“美国人民是因受骗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结论?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突破“中立法”的?概括美国在卷入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共同点。(8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A.军国主义 | B.霸权主义 |
C.极端民族主义 | D.乐观主义 |
下图为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A.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工业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 |
B.德国工业水平接近英国 |
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 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
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
有学者认为1916年、1942年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之年,其依据不包括( )
A.1916年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士气开始衰落 |
B.1916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
C.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D.1942年,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
1907年,英、法、俄三国调整关系,正式建立协约国军事集团。它们针对的对象是( )
A.德、奥、意 | B.德、美、奥 | C.日、奥、意 | D.德、奥、比 |
有同学要撰写有关“坦克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研究论文,下列哪些可作为直接相关的史料
①索姆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德国突袭波兰 ④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有学者认为1916年、1942年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之年,其依据不包括
A.1916年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士气开始衰落 |
B.1916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
C.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D.1942年,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海湾战争前)1991年美国情报部门获悉,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准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偷运到巴格达。美国在安曼的特工人员立即行动,偷偷把一套带有病毒的同类芯片换装到这种电脑打印机里,从而通过打印机使病毒侵入到了伊拉克军事指挥中心的主机。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空袭伊拉克时,美军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了隐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了瘫痪。萨达姆不知不觉中吃了一个大亏,让美国飞行员像在家里玩电子游戏一样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信息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
(2)材料一与材料二可以共同论述战争与什么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者的关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l9世纪中叶,日本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和国际关系之后,采取“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朝鲜)满(中国东北)之地”的“补偿”方针,将侵略亚洲邻国作为其弥补从西方列强那里失去利益的手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主要国家因战争无暇东顾,这给日本带来了扩张利益的机会。8月4日,英国通过驻日大使提出:如果战争波及远东,香港及威海卫受到袭击时,希望日本给予援助。8月 7日,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了援助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召开会议,外相加藤高明认为,日本“可以应英国的要求,出于同盟友谊参战;帝国可以利用此机会扫除德国在东洋的根据地,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从以上两点看,正是参战的好机会”。日本政府、元老、军部无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来说是“千载一遇”机会。8月 23 日,日本对德宣战。
——史桂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对外扩张与东亚格局之变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是怎样“被纳入近代国际条约体系”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参战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 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政治领袖和军方走向战争。一是小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巴尔干地区被统治的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哈布斯堡帝国占据的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尼亚人组成各种地下团体,有时候采取恐怖主义手段。例如,引发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塞尔维亚黑手党以恐怖手段刺杀奥国皇储。二是大国的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1894年法俄缔结同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抗三国同盟。1904年英法缔结协定,意在共同对抗德国。1907年英俄缔约,也是为了对付德国。英俄协定,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建立,和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这种军事同盟的一大特点就是互相绑架,一旦有事便骑虎难下。同盟国有了举动或者争端,不管是不是正义,不管是否与本国有切身利益关系,都要挺身而出,甚至进行军事动员和出兵作战。可悲的是,这种由训练有素的外交官使出浑身解数搞出的外交安排,成为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普遍来说,外交活动的宗旨不是为了维护和平,而是为了本国的最大利益,甚至是为了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理念主导下的外交,注定造就灾难。
——摘自王江雨《狂热民族主义的悲剧》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