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 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
C.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国条约》的签订 | D.德国常备军被完全取消 |
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非正义的战争必然会失败 | B.美国的参加增加了协约国的力量 |
C.协约国的经济实力强于同盟国 | D.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
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
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
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
1882年,三个欧洲国家在一份盟约中约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A.德国和俄国 | B.俄国和奥地利 |
C.英国和法国 | D.德国和奥匈帝国 |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
“战争开始时,塞尔维亚由于经济落后,没有军事工业……但是与奥匈帝国作战得到国内广泛支持,周围斯拉夫民族的许多人也组成志愿兵,加入到塞尔维亚军队的行列。”材料中突出体现的思想是
A.极端民族主义 | B.爱国主义 | C.军国主义 | D.孤立主义 |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1882年建立的“三国同盟”的同盟国的是
A.法国 | B.德国 | C.意大利 | D.奥匈帝国 |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出现的两大社会思潮主要是:( )
①社会主义思潮 ②民族主义思潮 ③孤立主义思潮 ④和平主义思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妥协有时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下列与此相吻合的是
A.《巴黎和约》 | B.《马关条约》 |
C.《布列斯特和约》 | D.《慕尼黑协定》 |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其“决定性意义”主要在于
A.是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 | B.发生在主要战线——西线 |
C.前后持续时间最长 | D.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的破产 |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②英俄签订协约 ③英法签订协约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
在大战初期,美国在中立的政策下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但他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同盟国因物资储备比较丰富而很少购买外来物品 |
B.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使得同盟国集团很难与美国进行贸易 |
C.美国采取了倾斜向协约国的外贸政策 |
D.美国与德国有深刻矛盾并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