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 )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
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
A.反共反苏 | B.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
C.信仰法西斯主义 | D.挽回一战的损失 |
20世纪初,促使英国与法国结成军事同盟的直接因素是( )
A.德国的崛起威胁英国全球霸权 |
B.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利益一致 |
C.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外交标准 |
D.帮助法国报普法战争失败之仇 |
下图所示为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当时这里一度被看成是“欧洲的火药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巴尔干半岛出现了民族运动 |
B.巴尔干地区各国扩张各自的势力 |
C.巴尔干半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
D.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 |
意大利在“一战”前是同盟国成员,而在战争爆发后却倒向协约国一边参战。意大利的这种剧烈态度变化 ( )
A.使德奥集团一开始就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
B.表明意大利认识到德奥集团发动大战的非正义性 |
C.成为大战有利于协约国的重要转折点 |
D.说明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 |
“战争开始时,塞尔维亚由于经济落后,没有军事工业……但是与奥匈帝国作战得到国内广泛支持,周围斯拉夫民族的许多人也组成志愿兵,加入到塞尔维亚军队的行列。”材料中突出体现的思想是
A.极端民族主义 | B.爱国主义 | C.军国主义 | D.孤立主义 |
有关“一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推动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 | B.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
C.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D.大战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不包括
A.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 | B.性质相同 |
C.改变了原有的世界格局 | D.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 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