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
【原创】孙中山《祭明陵文》日:“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疲敝,满清乘间,入据中夏……(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在本质体现了孙中山( )
A.认为已经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
B.是在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
C.的确存着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
D.明显承袭了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
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16篇文章获奖。这些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观点不明确的有3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
①获奖文章大多持有君主立宪论 ②应征文章大多数持有君主立宪论
③征文评选者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④当时的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 |
B.标志着革命派建立了五族联合政权 |
C.是对列强瓜分中国企图的有力反击 |
D.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 |
【原创】近代欧美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其实近代中国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像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的不断的上演,请问它们所反映的巨变的主题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
C.由农耕文明向工业化的飞跃 |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民主与科学已在中国实现 |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