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观察下边20世纪初期的一幅画,下列各项符合该画主题的是  

A.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 B.甲午战争使清朝统治崩溃
C.列强兴起瓜分中国狂潮 D.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崩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1年部分省在革命党人领导下较早举行起义并最终宣布独立的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湖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江苏
广西
22日长沙新军起义
22日新军、会党起义
29日太原新军起义
30日蔡锷率新军起义
11月3日陆军小学、新军起义
4日杭州新军起义
11月初苏州新军起义
1日梧州驻军宣布独立

 
A.新军起义是清政府灭亡的根源
B.没有新军就不可能发生革命
C.掌握武装对革命成功至关重要
D.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贡献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维新派 B.义和团 C.同盟会 D.共产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B.革命党人在③处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C.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称,中国人说的“革命”一词,译成我们的语言为revolution,中华民国时代采用了它,字面意思是“收回授权”。一位统治者失去了这种不可缺少的保护,兢不得不退位。这里的“保护”指的是

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 C.清静无为 D.天赋人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2月,章士钊从英国归来,以非盟员身份出任同盟会机关报主笔。章士钊指出它(同盟会)应该“即行解散”,“会名理宜消灭”,“政党者,应与国会相依为命者也”。在他看来

A.同盟会缺乏社会理论基础 B.政党存在的作用就是掌权
C.同盟会应改组并转变职能 D.同盟会应该改革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报》创刊于1905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的檄文都是从该报刊传播开来的。据此分析

A.近代传媒的发展有利于启蒙社会
B.《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
C.早期报刊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
D.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早期报刊的主要功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曾在南京总统府住了两天,大惑不解地说:“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确是奇闻,而孙先生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余年竟也能习惯,更是不可思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时政府

A.倡导平等清廉的社会风尚 B.上下一心克服财政困难
C.对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 D.对城市住房建设不重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