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五元兑换券(正面),兑换券上的图像人物应是 ( )
A.孙中山 | B.袁世凯 |
C.孔子 | D.黄帝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场“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 B.国民革命 | C.文学革命 |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下图所示国旗使用时期是( )
A.清政府时期 |
B.湖北军政府时期 |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著名实业家在《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
D.辛亥革命使中国真正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
次巨变”应当是
A.由闭关走向开放 | B.由愚昧走向科学 | C.由落后走向富强 | D.由专制走向共和 |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
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
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
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
观察下边20世纪初期的一幅画,下列各项符合该画主题的是
A.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 | B.甲午战争使清朝统治崩溃 |
C.列强兴起瓜分中国狂潮 | D.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崩溃 |
下表是1911年部分省在革命党人领导下较早举行起义并最终宣布独立的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湖南 |
陕西 |
山西 |
云南 |
贵州 |
浙江 |
江苏 |
广西 |
22日长沙新军起义 |
22日新军、会党起义 |
29日太原新军起义 |
30日蔡锷率新军起义 |
11月3日陆军小学、新军起义 |
4日杭州新军起义 |
11月初苏州新军起义 |
1日梧州驻军宣布独立 |
A.新军起义是清政府灭亡的根源
B.没有新军就不可能发生革命
C.掌握武装对革命成功至关重要
D.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贡献小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
款项数目 |
总额 |
清政府 |
210项 |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
北洋政府 |
633项 |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
国民政府 |
108项 |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
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维新派 | B.义和团 | C.同盟会 | D.共产党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
B.革命党人在③处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
C.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 |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称,中国人说的“革命”一词,译成我们的语言为revolution,中华民国时代采用了它,字面意思是“收回授权”。一位统治者失去了这种不可缺少的保护,兢不得不退位。这里的“保护”指的是
A.君权神授 | B.三纲五常 | C.清静无为 | D.天赋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