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 |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
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对材料中探索的新世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探索未知的新航路 | B.探索人的情感与价值 |
C.探索自然的奥秘 | D.探索否定《圣经》的新教 |
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①信仰得救 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 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
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
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
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
B.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
C.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
D.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比特拉克 | B.莎士比亚 |
C.马丁·路德 | D.伏尔泰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徒的信仰途径 |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