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出版。该书所论述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
A.智者运动 | B.宗教改革 | C.文艺复兴 | D.启蒙运动 |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共同作用是 ( )
A.“因信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 B.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
C.为“理性王国”描绘了理想蓝图 | D.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 | 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B. |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
C. | 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
D. | 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
18世纪末,法国当局把一部丛书和参与编撰的学者称之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这些学者中应该包括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狄德罗 | D.卢梭 |
德国宗教改革的最大作用是
A.摆脱了罗马教廷宗教束缚 | B.德国教徒能够阅读到德文圣经 |
C.完成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 D.建立服务资产阶级的廉俭教会 |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进行的简化宗教仪式、否定教皇权威等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
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
B.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
C.确立了路德教 |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与基督教的这一训令没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明清之际西学东渐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D.义和团运动 |
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政府官员将逮捕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政府禁止一切涉嫌买卖的任命圣职活动。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罗马教宗受宗教分裂刺激,决心整顿教会 | 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宗不满,限制教会活动 |
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 | 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 |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其实质意义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
C.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D.为德意志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
英国宗教改革中,英王将没收来的天主教修道院的一部分地产在市场上出售,结果都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这表明:( )
①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②英国王权的加强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
③腐败的教会已成为欧洲社会发展障碍 ④西欧各国国王都支持本国的宗教改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两者的相同点是
A.都反对宗教信仰 | B.都提倡理性王国 |
C.都反对专制王权 | D.都批判封建主义 |
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