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上海市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吉尔伽美什》 B.《汉穆拉比法典》
C.《摩诃婆罗多》 D.《经藏律藏论藏》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文单词“paper”是从“papyrus”(纸草)演变而来。纸草曾被历史上某早期文明地区的居民制作成为书写材料,该地区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在这里,英国诗人雪莱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希腊人的后裔 B.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间的联系
C.英国传统文化缺乏原创性 D.古希腊文明对欧洲文明影响深远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A.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 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历史学者在论及某王朝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内外朝制度 D.郡县制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古今人表》中列有1931人: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颜渊等同属“上中”;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据此推断,作者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尺度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右边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图中的“宋”是指中国古代的

A.北宋王朝
B.南宋王朝
C.北朝宋政权
D.南朝宋政权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人物为中国古代一位著名史学家,而两则引言说明了他写史目的与宗旨。据此推断,该著作当是

A.春秋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B.西汉时期司马迁所编写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
C.东汉时班固写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
D.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当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文中“议会的国王”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制 D.君主立宪制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其共同的作用是

A.促进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末,法国当局把一部丛书和参与编撰的学者称之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这些学者中应该包括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卢梭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指出:“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B.瓦特研制的“万能蒸汽机”
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作者的立意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

A.不断对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严重,藉以引起对环境问题重视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原则民主”(即自由、平等原则)向“程序民主”(即三权分立体制构架)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原则民主”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合众国宪法》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所承之“上”指的是

A.近代民用工业 B.“师夷长技”思想
C.近代海军建立 D.新式学堂的创建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认为:“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欧洲)皮毛,汲流忘源,遂及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李鸿章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梁启超这样说的实质是

A.批判李鸿章卖国投降可耻行径 B.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
C.要求光绪帝罢免李鸿章的官职 D.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主张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中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这一变化的实质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直接发动“滇黔独立”的是

A.袁世凯 B.宋教仁
C.蔡锷 D.张勋
来源:2010年4滇黔独立”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材料评价的“他”是

A.乔 治•华 盛 顿 B.亚伯拉罕•林肯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贝拉克•奥巴马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据此,该照片当摄于

A.1943年9月
B.1945年4月
C.1945年5月
D.1945年9月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回击”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实施莫洛托夫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下列国际组织中,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1950年中苏会谈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加入了西方的元素。下列最能反映这种特色是

A.上海的方言 B.官场的称谓
C.亲缘的关系 D.石库门建筑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有史料和史料解释。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主”认识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任何人”具体指何种人?
(4)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并谈谈对雅典民主的认识。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版画,标题文字为“征服者之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在《资本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哥伦布的探险动机是什么?从材料二看,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还有怎样的目的?
(2)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早期的探险活动的?
(3)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目的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
(4)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
材料二:“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1)材料一中“二帝蒙尘”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之后的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格局?
(2)简释材料二中 “榷场”的概念?如何理解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分别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
(2)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的?
(3)概述三次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某同学学习鸦片战争后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论文(节选),回答问题。(共14分)
1740年的中国正值清朝光绪帝统治时期,西方诸国则在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及军事力量上的迅速发展,与18 世纪时的欧洲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势必引起中国与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这场中英战争的导火索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一场“鸦片战争”,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商业战争。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不畅销,那么“鸦片战争”也就不会爆发了。这场战争最终以船坚炮利的英军获胜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1)找出文中四处史实错误,并加以改正。
(2)找出文中一处逻辑性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3)找出文中一处错误的观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状况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美国
3.4%
5.1%
3.1%
日本
16.7%
13.6%
4.6%
西德
9.5%
5.4%
2.2%
法国
5.7%
5.4%
2.9%
英国
3.3%
2.8%
1.7%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
-
-
26.5
30
29.6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所选辑》
(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趋势如何?
(2)从黄金储备的情况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清王朝定鼎北京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乾盛世”。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三拓展型课程教材《历史》
材料二: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8.9亿余亩,已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6.7亿亩。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至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突破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了3亿大关,人均占地3.5亩。粮食产量约计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600斤。
――摘自《清实录》
材料三: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摘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四: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是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摘自《爱丁堡评论》文章
材料五:当代著名作家魏明伦说,康熙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中国真正的腐败和衰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
(1)指出材料中对“康乾盛世”表述的矛盾之处。
(2)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来源:2010年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