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 |
B.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
C.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
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
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族危亡 | B.要求变革一些旧制度 |
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 D.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1944年6月,从成都飞机场起飞的盟军轰炸机对日本年产钢铁达225万吨、占日本钢铁总产量24%的九州八幡制铁所进行空袭,将日本的钢铁中心变成一片火海。下一有关八幡制铁所创办、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办这一企业的部分经费来自甲午战后的中国赔款 |
B.建立之初使用的铁矿石主要由中国大冶铁矿提供 |
C.该企业的创办为近代日本的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
D.到二战前夕,这一钢铁企业因技术落后,已被日本更多的钢铁企业取代 |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②目的是富国强兵
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
C.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 D.西方近代思想的广泛传入 |
中国近代史上,政治近代化的系统主张最早出现于
A.新思想萌发时期 |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大雪国耻,耀我威棱。”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陈独秀 | D.孙中山 |
19世纪末,京、津、沪、穗是维新变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城市,下列有关当时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团体对应有误的是
A.京——《中外纪闻》、保国会 | B.津——《国闻报》、时务学堂 |
C.沪——《时务报》、强学会 | D.穗——《知新报》、万木草堂 |
“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A.“迁都定天下之本” | B.“下诏鼓天下之气” |
C.“变法成天下之治” | D.“练兵强天下之势” |
“(7月9 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 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 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预备立宪 | D.辛亥革命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戊戌政变后,新政中得以保留的内容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 B.开办京师大学堂 | C.设立农工商总局 | D.废除八股取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