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1842年,清政府在英国军舰上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下列各项表述中,与这一历史事件直接密切相关的是

A.中国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B.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
C.中国完全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D.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指的是

A.封建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B.清政府闭关锁国,讲究夷夏之辨
C.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D.清政府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

A.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C.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是

A.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D.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材料主张出自   
         
A                   B               C                D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由晚清状元到著名民族企业家的经历,最能体现出的时代特点是

A.封建知识分子纷纷向资产阶级转化 B.当时知识分子鄙视功名,重在利禄
C.“实业救国”是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一首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下列属于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三元里抗英  ②甲午海战③《马关条约》的签订 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政变后,新政中得以保留的内容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京师大学堂 C.设立农工商总局 D.废除八股取士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曾以清朝皇帝的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暴愚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焦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三国干涉还辽 C.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D.总理衙门的设立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①都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要斗争力量 
②其斗争口号都具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③都是中国近代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都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B.是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纲领
C.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
D.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C.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庄严宣布:“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而后在《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

A.延续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 B.获得帝国主义的外交承认
C.换取帝国主义的经济援助 D.集中力量对付清政府和袁世凯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王朝统治的结束,表明中国

A.封建统治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君主立宪制度的破产 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引发“二次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D.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4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下列选项与材料相关的是

A.民族意识觉醒 B.革命取代改良 C.国民大革命爆发 D.新文化运动兴起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提出了“抵制外货”、“实业救国”的口号。这里的“外货”主要是指

A.英国的工业品 B.日本的工业品 C.法国的工业品 D.德国的工业品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D.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五四运动期间,进步青年的特点和优点是
①爱国精神突出表现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上 
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  
③开始同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 
④充当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途经上海,总共停留不到3天时间,却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道:“(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成了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
他们的奴仆。”材料中“近年来的革命事件”是指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
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的评价主要着
眼于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作出了国共合作的决定
C.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 D.作出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三大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最大缺陷是                           

A.没有提出建立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B.没有提出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
C.在国共合作的形式上意见不统一 D.对统一战线的前途缺少考虑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时,中共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
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B.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C.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孙中山以大总统下令禁止缠足,像这种在中国持续了近千年的劣习被彻底废除。“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摘编自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作者对“禁缠令”持什么态度?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华民国“剪辫法令”颁布的背景。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剪辫子的具体要求。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指出促进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把“近代武汉之父”的荣誉桂冠,献给晚清的洋务重臣张之洞(1889—1907年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促进了武汉跨越式的发展。清末武汉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仅次于上海,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孙中山则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材料二  1926年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竭力主张迁都南昌,他提出的理由是:政治应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应与总司令部在一起……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武汉。而蒋介石却在1926年l 2月31日宣称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已迁至南昌,并截留经过南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1月3日,武汉政府举行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的庆祝大会,而蒋介石致电武汉称,根据南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以及北伐军发展情况,主张国民政府暂设南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大力推行“湖北新政”背景。毛泽东为什么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广州国民政府要迁都武汉?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说明什么问题?
(4)为了继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武汉国民政府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来源:2010—2011学年广西省武鸣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