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初,慈禧太后颁布上谕:“尔中外臣公,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舍此更无他策”。文中“变法”指( )
A.洋务运功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实现富国强兵 |
C.引领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主政治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二 然中国目今情势,舍变法不足以自强,……似宜先遴饬二三忠诚明练督抚,姑参仿西法,试行变革,于用人、理财、练兵三大端,责其所为,不以文例相绳,不为浮言所动,期以年限,专其责成,俟有成规,再迅饬各省循法推广。
──孔祥吉《晚清佚闻丛考》袁世凯呈递翁同龢的说帖
材料三 1898年1月24日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问话。“问:‘宜如何变法?’答(康有为)曰:‘宜变法律,官制为先。’……于是陈法律、度支、学校、农商、工矿政、铁路、邮信、陆军之法,并言日本维新,仿效西法,法制甚备,与我相近,最易仿摹,近来编辑有《日本变政考》及《俄大彼得变政记》,可以采鉴焉。
──楼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861年改革是走“西方模式”道路,还是走“俄罗斯特殊性”的道路?其表现如何?
(2)概括材料二、三的变法方案。戊戌变法是按照哪个方案进行的?从中俄改革的方案角度,分析两国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在变法过程中,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康有为提出上述建议的原因是
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采取必要的策略以减少变法阻力 ④增加行政机构使各部门互相牵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变法法令 |
B.游说外国人支持 |
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
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
① 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
B. |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
C. |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
D. |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1905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
B.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
C.民主革命运动已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
D.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
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唤醒”的主要表现是( )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 |
C.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D.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