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主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是                                         (   )

A.孔子 B.盂子 C.老子 D.墨子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中下令废止了“田里不鬻”的规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D.使该变法直接遭受奴隶主贵族反对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项目
收入
支出
粮食


日常开支
田租
算赋
口赋
兵役
徭役


祭祀等
仪式

对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此表记载的是编户齐民的家庭 B.国家负担中人口税很轻
C.国家负担中更赋最重 D.当时农民的家庭入不敷出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炀帝命人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从中可看出隋朝时候江南(   )

A.经济较为繁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B.全国知名的大人物很多
C.文化发展,文人学者云集 D.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这说明当时科举制的影响有                                                  (   )
①张扬了“学而优则仕”
②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
③科举成为时人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下列有关唐朝的史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

A.昭陵石刻像残块 B.《新唐书》
C.电视剧《贞观长歌》 D.有关唐朝的传说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不可分割一部分最早始于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两陲,费累百万”与此同时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

A.“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B.“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C.“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
D.“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话本的兴起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元璋曾经做过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出现上述诗中情况,与下列哪项举措密切相关                                                                (   )

A.废行省,设三司 B.特务统治
C.废丞相,权分六部 D.八股取士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督臣谭纶、帅臣戚继光治塞垣,夹垣为台,高数丈,矢石相及,环蓟而台者三千,垣周二千余里。自是,外寇不敢深入”。文中所指的建筑应在今天的               (   )

A.京、冀一带 B.闽、粤一带
C.江、浙一带 D.晋、蒙一带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   )

A.分工更细密
B.地区从南方沿伸到北方
C.部门涉及冶铁、伐木等
D.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年,世博会在费城举行,清政府第一次以官方身份组团参加世博会。但清政府的态度并不积极,称之为“炫奇会”“赛奇会”。这反映出                                                                              (   )
①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观念一定程度存在
②对新生事物不愿接受
③缺乏创新意识,对科技发明不重视
④列强侵华,无暇顾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形容正确的是                                                                                                                    (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年初,慈禧太后颁布上谕:“尔中外臣公,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舍此更无他策”。文中“变法”指(   )

A.洋务运功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深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进步意义。颁布这个文献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能体现此目的的相关内容是                      (   )

A.确立主权在民原则 B.确立三权分立盼原则
C.规定国民享有的权利 D.实行责任内阁制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形容某次中日战争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文中的“战”指的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 B.台州之役
C.多伦之战 D.抗日战争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此材料反映的办学思想                                                     (   )

A.出自北大校长陈独秀的主张 B.助长了高等学府自由散漫的风气
C.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D.促使新文化运动兴起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20世纪初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平均主义是农民阶级的深切愿望,以下政策或口号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并引起农民强烈不满的是(   )

A.均田免粮 B.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平均地权 D.一平二调一大二公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印证历史,下列口号出现的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国民大革命时期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抗日战争时期
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战争时期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插播了当天在湖北襄河某中国将士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该将士是    (   )

A.项英 B.张自忠 C.蔡廷锴 D.杨靖宇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了中国抗成的最终胜利。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抗战中迸发出的“精神”,主要是指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②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③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                   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其试播节目中不可能有的是   (   )

A.有关“大跃进”运动的宣传
B.介绍会议和报刊上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讨论的情况
C.全国唱响“打造我国先进工业国”口号
D.全国粮棉严重减产情况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图是太平州”。
——(宋)杨万里《诚斋集》
(圩田)虽有水旱绵可救御,凡一熟之余,不惟本境是食,又可赡及邻郡,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富国富民,无越于此。
——(元)王祯《农书》
庆元二年(1196)绍兴当地官员徐次铎奏:“湖田(圩田)之上供,岁不过五万余石。两县岁一水旱,其所捐所放,赈济劝分,殆不啻十余万石,其得失多寡盖已相绝矣。”
——徐次铎《复鉴湖汉》
淳熙十年(1183),大理寺丞张抑奏:“近者浙西豪宗,每则旱岁,占湖为田,筑为长堤,中植榆柳,外捍茭芦,于是旧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苏、湖、常、秀昔有水患,近多旱灾,盖出于此。”
——《宋史·食货志》
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包强占,无岁无之,……国(圩)田一兴,修筑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干,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之利,民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新局面,复以民田为壑。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进行评价。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修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宅地改建为佛寺。这一时期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
材料二 以我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的住宅为例,常是以院(南方谓之天井)为中心,四周围以房屋形成,外侧为高厚墙垣封闭。至于官署、皇宫,更是高墙深院,重重屏障。
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背阴向阳,面南为正。我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背阴向阳,即坐北朝南,不仅王宫正座,一切坛庙、衙署,均采取面南方位。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综合江南造园艺术,吸取四周景色,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理想境界。
(1)指出材料一中建筑特点及当时佛教盛行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哪些特征。
(3)结合材料归纳古代建筑特点受到了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二:同治三年,李鸿章书恭亲王和文祥,“(中国士大夫)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萎。……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阶段分明;
第一阶段(1950—1959),我国与外国签订购买成套设326个,包括苏联215项,东欧国家108项,西方国家3项,其中97%是重工业。
第二阶段(1960—1971),从1963年到1966年,我国先后从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80多项引进合同,进口成套设备84项,用汇218美元。
第三阶段(1972—1977),对外签约成交达3916美元,其中成套设备汇约3115亿美元,占80%,其中包括从美国引进的彩电显像管或成套生产技术项目,购买英国三叉载飞机等。
第四阶段(1978—1989):重点引进软件技术,以增强我国研制、设计和创新能力,引进项目以单项技术为主,进口自己不能制造的单机、关键设备。
第五阶段(1990年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结合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技术创产析发展新模式,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2)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列举三项在第一阶段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第四阶段除引进技术之外中国经济有何重大创举?五个阶段中,中国对技术引进经历了怎样的道路?(8分)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成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唱段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紊、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20lO年9月7日,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等地有影响力的各界华人精英,围绕“华人能为二十一世纪贡献什么?”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专门发来录像祝贺。
(1)据材料一归纳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来源: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