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 B.推翻清朝 C.变革封建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
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业的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指出:“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倭生心。陈涉辍耕于垄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光绪帝认可了这个说法。这说明光绪帝主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抵抗外国侵略
C.解决国民生计 D.发展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实业救国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是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
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
B.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它没有成功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新篇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5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B.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C.民主革命运动已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唤醒”的主要表现是(   )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
C.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D.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意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