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这些流派依次分别是( )
A.儒、道、法 | B.道、法、儒 | C.儒、、法、道 | D.道、儒、法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 | B.儒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法家、道家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商鞅变法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王安石变法 | D.庆历新政 |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 B.统治的残暴性 | C.极端的掠夺性 | D.竞争的激烈性 |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荀子庄子 | B.韩非子孟子 | C.老子董仲舒 | D.韩非子董仲舒 |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
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 B.贸易保护主义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D.自由放任原则 |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 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上述两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 B.代表的社会阶层利益不同 |
C.学术思想不同 | D.谈论的问题不同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 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新教徒”“Protestants”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rotestari”, 意指 “抗议”和“宣称”,其抗议的主要对象是
A.罗马教皇 | B.世俗君主 | C.封建领主 | D.天主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