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北魏实行均田制 |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 B.舍生取义 | C.民贵君轻 | D.得道者多助 |
“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 B.指被教皇免罪 |
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社会现实 |
C.人与社会和谐 | D.人的生命 |
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 )
A.英国的伦敦 | B.法国的巴黎 |
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 D.意大利的威尼斯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
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 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 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
下列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
B.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C.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 |
D.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
西方殖民者到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同时又传播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结
果
①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客观上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民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变得更为广阔。”以下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B.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