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
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之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缓和土地兼并 | B.促成社会分化 |
C.强化社会控制 | D.发展商品经济 |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过:“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下列孔子思想中与苏格拉底该观点相似的是
A.有教无类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C.温故而知新 | D.因材施教 |
一位史学家说:“公元前356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奖励耕织 | B.奖励军功 | C.废井田,开阡陌 | D.建立县制 |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这些流派依次分别是( )
A.儒、道、法 | B.道、法、儒 | C.儒、、法、道 | D.道、儒、法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 | B.儒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法家、道家 |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商鞅变法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王安石变法 | D.庆历新政 |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 B.统治的残暴性 | C.极端的掠夺性 | D.竞争的激烈性 |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荀子庄子 | B.韩非子孟子 | C.老子董仲舒 | D.韩非子董仲舒 |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这段论述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
C.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
D.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