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主要矛盾、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动力及发展前途的基本主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就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材料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请回答:
(1)概述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4)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据材料二说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社会发展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西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古代,中西思想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到了近代,主要是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但到了现代,中共根据本国实际形成自己特色思想文化。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古代中西典型代表的大思想家,请分别指出他们各自有什么核心思想?
(2)自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入现代社会,请问,中共结合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先后形成过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 但这些探索总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
(3)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标志性成就可概括为: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变。
请回答:(1)两次历史性飞跃是指的什么?
(2)形成了哪两大理论成果?分别在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分)
(3)这些理论的创新,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专题四导语
请回答:
(1)如何评价20世纪初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3)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4)简单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二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他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的报告内容?毛泽东讲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指出的情况,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
(2)材料五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有同学就此联系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行了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 “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
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胡适的这种认识在我国近代那场运动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其存在什么问题?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
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毛泽东思想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