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科一: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18 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而是富强的
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作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现实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柏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 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2)材料三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为了完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什么目标?完成的结果怎样?西柏坡之前,我们党的“农村指挥所”在哪里?是怎样建立的?
(3)材料二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两图取自课本插图“南线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和“三大战役示意图”。

解读以上两图,可从当时的战略形势、形成的条件、结果及影响等角度进行设问命题。
请回答:
(1)图1反映了什么战略形势?这一形势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有何战略意义?
(2)图2反映了怎样的战略形势?这一形势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概括其历史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观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和谈阶段、彻底破裂阶段、战争与和谈交叉进行阶段。指出和谈时期中共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作出的努力,简要分析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的原因。简述1949年中共在战争期间坚持和谈的目的和结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基础上进行和平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注意……你们丝毫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努力。
———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
请回答:
1.中共提出的谈判对象包括哪些?举例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
2.中共对国民党采取了哪两种政策?目的是什么?
3.材料反映出中共制定政策的什么基本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之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目标,并且首度把中部范围划分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六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注:“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湖广”是指湖南、湖北等地。)
———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中部地区在民主革命中曾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下列三图为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制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 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民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三幅图分别是指什么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部地区的这三件大事在民主革命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3)材料三表明,中部曾走在改革的前列。当时,中国农村实行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这一改革措施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从经济角度说明这一经济增长极的主要优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及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
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然继续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7年7月)
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
③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一到图五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个时期革命的发展情况。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五反映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民主革命的指挥中心分别在哪里?
(2)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形成了怎样的形势?
(3)上述两个时期,民主革命的斗争特点有何显著不同?
(4)图三中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图四中的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在以后的革命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6)从图四到图五,中国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完成了哪些重大历史任务?
(8)与时俱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分别指出图片所反映的五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最主要表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并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 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非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代替赫尔利到达中国,开始了他举世瞩目的、以调处国共争端为内容的使华生涯。马歇尔调处以1946年3月11日回国述职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调停处的第一阶段是比较顺利的,也是有成效的。马歇尔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美国的影响,促蒋停战。首先,马歇尔针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在各种场合向国民党集团申明美国政治解决国共争端的立场。其次,为了迫使国民党蒋介石作出让步,以实现停战和达成协议,马歇尔还充分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蒋介石集团施加压力。
第二,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帮助完成四大协定的签署。四大协定即:1946年1月10日的停战协定;1月31日的政治协商会议五项协议;2月25日的整军方案;3月27日的东北停战协议。为促使达成这些协议,马歇尔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可谓不遗余力。他曾作了三千英里的飞行,跑遍了整个华北,直到内蒙边境。不可否认,这些协议能够签署,马歇尔也有一份功劳。 
1946年3月11日,马歇尔回国述职,4日18日返华,随后开始了他调处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方面,美苏矛盾渐渐激化,“冷战”加剧,中国在美苏争端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在中国国内,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危机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实行了以援蒋内战为主、促蒋停战为辅的双重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对国共和谈毫无诚意,且一意孤行,决心坚持内战。10月11日,国民党占领张家口。当天下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蒋介石违背政协决议,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国共谈判最后破裂。马歇尔于10月下旬宣布退出调停处。此后一段时间内,马歇尔频繁与第三方面人士接触,企图寻求第三方面出面调停。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第三方面不可能携起手来结成一个巩固的、具有某种影响力的大组织,更无法组织起来采取联合行动,从而使马歇尔最后一线希望也终成泡影。1947年1月18日马歇尔结束了一年零十八天的调处,黯然回国。
———引自《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关系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在华第一阶段的调停能够取得一些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分析,马歇尔来华实施第二阶段的调处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
(4)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百日调处”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三幅历史图片:

(图一:1936年底中共赴西安的代表: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左起))
 
(图二: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合影)

(图三:1949年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
回答:
(1)以上分别反映了中共参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参加上述重大活动?
(3)以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4)纵观上述国共两党的关系,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体现地方性,是新课标下高考分省命题的特点之一。淄博市教研室为此编写了《山东史粹》一文,详细介绍了山东的历史发展。其中写到:
材料一 山东世称“齐鲁”,这得名于西周在山东封立的两个重要的诸侯国。
回答:(1)指出这两个封国在政治或文化上各自的突出贡献。
材料二 (1897年)巨野教案后,德国侵占胶州湾,取得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英国趁机强租威海卫。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青岛,取代德国,控制山东。五四运动前夕,日本企图独占山东,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回答近代时期列强对山东的侵略。
材料三 山东人民富于革命斗争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性。如鲁南工人组建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津浦铁路及其支线,神出鬼没打击日伪军。胶东地区民兵在对日作战中创造了地雷战,丰富了游击战的内涵。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以踊跃支援前线而著称,涌现出了无数个精心照顾解放军伤员的“红嫂”;山东解放区人民用车推、肩挑、人扛等各种办法将大批物资送往淮海战役前线,陈毅司令员曾经动情地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3)据材料概括山东民众对革命战争的历史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南京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给予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发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与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有何启示?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