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最终胜利
B.毛泽东暗示中共治理国家的任务艰巨
C.毛泽东强调党员思想作风的重要性
D.中共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战况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所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 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状况,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渡江战役    ③南京大屠杀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⑤汪精卫建立的伪国民政府   ⑥太平天国定都
A ①⑥③④⑤② B ①④⑥③⑤② C ①⑥④③⑤②  D ①②③④⑤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来——《四言诗·祭黄帝陵》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所学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结束后,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战则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指代的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5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里说的“插上一刀”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C.进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A.井冈山→八七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B.延安→中共“七大”→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C.遵义→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 ②革命结果 ③指导思想 ④革命性质 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下列史实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诞生        ②北伐战争     ③淞沪会战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