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请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试归纳之。(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所实行的行政制度。(3分)
(3)秦朝、唐朝、明朝的丞相权力各是怎样的?(3分)
(4)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这一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在历史长河中,政治制度的传承、创新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
(1)秦朝组织严密的帝国结构主要包括哪些重大的制度?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汉代吸取了秦朝不早立扶苏导致赵高矫诏传位胡亥的教训,建立了太子制度以保证帝位的传承。此后,太子被称为“国本”。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汉代立太子的基本原则继承的是什么制度?汉代为什么要实行太子制度?
美国《坎普顿百科全书》中的《简明中国政治史》写道:洪武皇帝以唐代政府系统为模式,恢复儒家的教条与实践并且继续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倾向,特别是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3)请结合所学指出唐、明中央机构的异同点。
学者侯宜杰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中指出:单纯的专制制度已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关法律有些在试行,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
(4)请结合史实,证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
(23分)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4分)
【材料二】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4分)
【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4分)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 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4)①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②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3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新唐书》
材料二 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引自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不同。(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某史官《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汉代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2)材料二中唐太宗对于丞相作用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3)根据材料三画线部分可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4)从三则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具体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设置有何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结合美国政体的基本特点和内容,分析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各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赵嘏
进士科得之艰难,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 —— (唐)李肇《国史补》
材料三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据材料一的图6、图7及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中国元朝和罗马帝国管理庞大帝国的方式,并说明各自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你如何认识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 (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此后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理论有何创新?写出其成功实践。(3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皇 帝 |
||
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吏部、户部、 、兵部、刑部、工部 |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尚书省一栏空格中应填入的部的名称。
假设唐朝政府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为:
中书省—→ 省—→ 省—→ 部(次序颠倒不得分)
(2)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分析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2分)
(4)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他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取而
代之的是什么新制度?试简述新制度推广的意义。(2分)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制,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2)据材料二,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的新举措。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 )既避免了邦联条例中央权力软弱的极端,又防止了中央集权的弊端。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可保障人民自由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联系到18世纪大多数国家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状况,唯独美国确立 ( ),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董继民《美国近代史述评》
(3)请指出材料三中的两个括号内应填写的是哪一制度?它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制度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有何积极作用?
政治制度的完美是人类产生以来的最最久远悠长的追求,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尝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民主政治。请根据以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954年9月20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说出图一政治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评价这一制度的作用。
(2)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意义?
(3)图三是中国人民多年追求民主的结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她规定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4)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到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和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梅宁华《对现代国家的新思考》
请回答:
(1)根据图1指出唐朝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图2中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