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诸侯位的应是:

妻 室
子嗣
妻(正配)


A.二哥(25岁) B.四哥(15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8岁)
妾二(侧室)
D.三哥 (19岁)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三省六部制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官员最早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因地处沿海,浙江省的一些城市在近代较早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下列属于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城市是:

A.杭州 B.温州 C.宁波 D.嘉兴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全面内战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事件?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是在:

A.维新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有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综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领导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一(3)班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义和团运动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你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的“四十年前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政会选举用碗上刻着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字样。由此可判断出这届参政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随着各种法律的颁布,我国形成了以民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D.在党的十五大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状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改变。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迎来了前来访问的尼克松总统,这次访问的直接结果就是:

A.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
B.《中美联合声明》的签署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建交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吏部、户部、     、兵部、刑部、工部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尚书省一栏空格中应填入的部的名称。
假设唐朝政府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为:
中书省—→        省—→         省—→        部(次序颠倒不得分)
(2)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分析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2分)
(4)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请用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分析中国国情,才有可能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探索到了怎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和对外政策方面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