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A.人口的大量减少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
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但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国家政权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   )
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②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③商品经济发展渐趋迟滞            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户”是指(    )

A.手工作坊主 B.雇佣工人 C.地主 D.佃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   )

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可作为研究明代文学的直接材料
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说明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