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
A.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B.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
C.实行多党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D.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入政治改革 |
揭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序幕,并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 B.戈尔巴乔夫 | C.赫鲁晓夫 | D.叶利钦 |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发展,但因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中又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共产党员,每个人都应当像蜜蜂一样地去培植人民的信任。我们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只有我们极能忍耐的俄国人民能够忍受,可是靠这种忍耐成不了大事。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引发一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既导致了经济上的一场“浩劫”,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人民版)》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有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总统先生!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的哲学》
材料五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选集》
材料六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l%。
——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1)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末,亚洲经济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简要概括出这一阶段“起飞”的亚洲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所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4分)
(4)材料四表明了罗斯福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材料五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5)据材料六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给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外交战略带来的影响。
(6)当今,世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除。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提两点合理建议。(4分)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经济 | B.目的相同 |
C.成效相同 | D.因改革陷入困境而停止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了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史实的是
A.用行政手段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B.大力发展苏联的军备力量 |
C.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 D.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
1943年斯大林曾预言:“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把一堆垃圾放到我的坟墓上,但历史之风会无情地刮走它的!”之后这一预言果然得到了证实。由此推论,此处对“一堆垃圾”的证实最主要源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D.“大清洗”运动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稳定政局,与美国争霸 | B.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C.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 D.政权易手,调整对外政策 |
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
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
苏联笑话:戈尔巴乔夫颁布限酒令后,想要买到酒只能在指定销售处排长队来买。一个莫斯科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就嚷道:“我要到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干掉。”然后转身离去。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旁边人问他:“已经干掉了吗?”他说:“干什么干啊!那里的队比这里还长。”该则笑话说明了(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 ③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 ④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深远影响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18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B.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C.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轻工业方面 |
D.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前苏联《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在谈到苏联改革时说:“谁也没有纲领”。先提的是“加速”,后提的是“改革”,然而改革什么,往哪儿改革,没有人知道。他认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目标 | B.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
C.任务繁重而艰难 | D.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
下列有关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他是苏联共产党第一任中央总书记 |
B.他领导了苏联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 |
C.赫鲁晓夫改革的重心主要在农业领域 |
D.赫鲁晓夫改革后来转向政治领域 |
以下关于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在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的情况下进行的 |
B.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 |
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工业 |
D.戈尔巴乔夫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
A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 稳定苏联、东欧政局动荡的需要 D 主要受亚洲社会主义中国的影响
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政治眼光来看,应当肯定赫鲁晓夫改革,依据是
A.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
B.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领域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
C.开创性地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
D.推行新经济体制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