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响应习近平的号召,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和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物学给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第二个教训是:生命即是选择……有的人在应付生存的各种考验时,拥有比其他人更好的禀赋。鉴于“自然”未曾认真拜读过美国《独立宣言》……所以我们生来就是不自由不平等的。
材料二 自由和平等是永恒的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方取胜,另一方即会死亡,当人们获得自由时,他们之间天然的不平等差不多就会呈几何式增长,正如19世纪自由主义统治下的英国和美国一样。
——《历史的教训生物学与历史》(美)威尔·杜兰特 阿里尔·杜兰特1968年著
材料三 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同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与之相关的过程,它借助于类似于半社会主义的立法,通过财富再分配政策,来限制个人所得。……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历史的教训生物学与历史》(美)威尔·杜兰特 阿里尔·杜兰特1968年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利用了生物学的哪一理论?他的观点和《独立宣言》的主要原则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内部的“不平等”有何突出表现?
(3)材料三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有哪些表现?它是否使民众实现了真正自由?为什么?
(4)材料三中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增加平等”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的角度谈谈你对“自由与平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 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3 |
82.5 |
1957 |
105.0 |
1954 |
85.6 |
1958 |
141.2 |
1955 |
106.8 |
1959 |
124.7 |
1956 |
127.6 |
1960 |
133.2 |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 3一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3 |
166.8 3 |
1959 |
169.68 |
1954 |
169. 52 |
1960 |
143.5 |
1955 |
183.94 |
1961 |
136.50 |
1956 |
192.75 |
1962 |
154.41 |
1957 |
195.05 |
196 3 |
170.00 |
1958 |
197.65 |
' 1964 |
187. 50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 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 年至1832 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 万人死亡。1848 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 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 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由于赫鲁晓夫个人的坚持,1954 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决议”……据统计,仅垦荒头几年,就有100 多万志愿者参加了垦荒工作。从1954 年到1958 年,苏联国家对垦荒的投资共达307 亿卢布,约占这几年全部农业投资的20%左右。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1300 万公顷,后来提高到2800 至3000 万公顷……开荒地区从 50 年代末开始,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李华《20 世纪50 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材料四 (1958年大跃进运动期间)在工业领域,大办“五小”工业,建成了简陋的炼铁、炼钢炉60 多万个……在农业领域,推行片面的“以粮为纲”政策,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和“向自然界开战”口号的激励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种粮的现象。
——凤凰网《向自然界开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英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系统综合防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6 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垦荒运动和“大跃进”在发动者的主观动机、发动方式及消极后果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总结其历史教训。(5 分)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 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 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 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 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材料二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
——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0分)
(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7分)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2)(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