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强的一股思潮
B.《新青年》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胡适得票数名列前茅。胡适的有关活动对其票数有影响的是:①“文学革命”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③主要宣传实用主义,主张社会改良;④极力赞扬工读互助协作的新生活(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人物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    )

A.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B.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C.首先提倡白话文
D.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在这里,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A.《新青年》代表了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B.《新青年》代表了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C.《新青年》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
D.《新青年》代表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对该名人产生影响最大的近代西方进步思想是:
“惟适之安”

A.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B.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生物进化论
D.天赋人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

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B.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
C.消除了新旧婚制间的尖锐冲突 D.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 和汉武帝 “独尊儒术”,二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  )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化的历程。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B.“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