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C.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四则史料按近代社会潮流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②“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③“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  )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
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这说明他

A.提倡师夷长技 B.主张革故鼎新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道咸新学的开创者之一是

A.顾炎武 B.魏源 C.康有为 D.严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大华在《民国思想史论》中论述:“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传播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
C.洪仁玕《资政新篇》 D.梁启超《变法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A.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B.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
C.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