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认识(2分),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1分)
(4)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利法案》确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材料二  康有为说:“(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群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据此指出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2)概括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认为中国强国的出路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在推进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列几位人物。
①——《海国图志》一书的作者    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著有《新学伪经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三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派别。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①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②______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概述编号②③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 编号②③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共同主张。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2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2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请回答:
(1)上述模拟情景的依据是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场运动对中国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1分)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1分)与魏源相比,梁启超、康有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有什么进步?(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倡导和发起了什么运动?(3分)
(3)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的是什么事件?(1分)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什么主张?(1分)
(4)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趋势做简要说明。(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读图回答问题 

⑴请分别概述前三位人物的主要观点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意义。
⑵分别指出后两位人物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央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恶化赠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2) 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由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客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对比说明了什么?
(4)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来源: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材料一

李鸿章像             魏源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 郑观应《盛世危言》
   
康有为像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二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二者观点与材料一主张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奏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戊戌奏稿》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各派别政治主张的共同内容。
(2)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是不断发展的。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三个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观点概括指出这一过程。
(3)简要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来源: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试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据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一]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指责维新变法。当戊戌五、六月间,皇上言改革,举朝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然曰:“吾誓不改革。”表示“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据朱贤枚《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顽固势力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来源:2009年广州一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来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东南边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知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文忠公奏稿》
材料三:(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李鸿章是怎样批驳旧官僚的?根据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2) 材料三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变革持怎样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不同的变革对近代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