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宗法制的消亡 B.分封制的崩溃
C.郡县制的瓦解 D.丞相制的废除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日趋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项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C.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你”是哪国人?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适合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要完成的使命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2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会谈时,强硬的撒切尔夫人碰上了更强硬的对手。她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D.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7月4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人们已意识到,仅靠日美等八国峰会正式成员难以找出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出路。而没有中国的参与,谈世界经济就没有意义。这段社论说明

A.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失去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
B.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者
C.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反映秦汉时期已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用户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从材料中可直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作者潜心研究农业取得重要成就
B.此书总结了农业和工商业生产经验
C.作者推崇孔孟之道
D.反映了作者重视农业的思想倾向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家庭丝织业的兴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孟元老有这样一段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江南经济的繁荣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市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规定时间的限制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D.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它”指的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全球化趋势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D.黑奴贸易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世界经济发展愈益加快。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格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B.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产趋势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D.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农产品的掠夺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另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D.新中国成立之初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长袍马褂 B.中山装 C.留短发 D.高跟鞋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D.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B.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D.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完备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

A.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B.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D.叶利钦经济改革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一大二公改革开放大跃进 B.人民公社拨乱反正一边倒
C.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工业化 D.多快好省包产到户大锅饭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贴过的三幅春联: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所反映出的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①“肯德基”落户忻州②城镇居民凭粮票购粮③人们服饰丰富多彩个性靓丽 ④轿车开进百姓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与网友在线交流,外国媒体高度肯定这一事件,称交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声民意的重视,中国的互联网必将迎来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微软公司的积极帮助 B.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C.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D.互联网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同学搜集到一枚徽章,图形如右,其他同学看后,给出下列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①这是两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标志
②这两个组织今天已经不存在了
③这两个组织长期由美国人控制
④在这两个组织基础上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共同主张。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2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2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些区域经济集团?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材料二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的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2)近代以来,哪些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小?“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材料三   到1986年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支付债务利息占去了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为了支付债务利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都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国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立即导致了第一世界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转而又引起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问题驱散了二战后的自信心和愉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什么现象?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哪些问题?
(4)提出你对解决经济全球化弊端的合理化建议。

来源:2010年忻州市高一期末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