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浙东北(ZDB)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下列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

A.古代浙江的青瓷 B.古代河北的白瓷 C.古代山东的黑陶 D.古代中原的铁器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C.唐代的“草市”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规定:耕织多者,免其徭役;禁止游手好闲、弃农经商,凡因从事工商活动和怠惰而致贫者,全家大小没为官奴。这些措施体现的指导思想是

A.奖励耕织 B.轻徭薄赋
C.打击工商 D.重农抑商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自然经济并没有受到冲击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列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关联?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王收集到一只邮戳模糊的旧信封,只能看清收信人地址是“红旗公社胜利大队”,这封信寄出的最早时间可能是在

A.1911年 B.1927年 C.1958年 D.1978年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典型的服饰,引领着时尚。请你将右边四幅图片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B.扩大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期间,有利于减少人类对风力、水力等自然力的依赖,使生产摆脱了地域限制的关键性发明是

A.手摇纺纱机 B.蒸汽机车 C.蒸汽机 D.电灯泡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一位英国评论家写道:“(英国)普通公民早上被美国闹钟叫醒,……从早餐桌旁站起后,这位公民匆忙走出家门,赶一辆纽约制造的电车,……。在那里,他走进‘杨基’电梯,电梯将沿着美国人装的梯轨线把他送到办公室。毫无疑问,他办公室里的所有用具都是美国的。”文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A.英国是最大殖民帝国 B.美国工业发展迅猛
C.美国是世界霸主 D.英国彻底衰落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新政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帮助金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该新政与以往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调整产业结构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得到最多公众肯定的总统之一,以65%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创下了二战后美国总统离任最高支持率纪录,执政期间最大的成就是繁荣的经济。他在执政期间主要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 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C.新经济政策 D.建设福利国家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下列不属于该模式内容的是

A.提高国有企业比重 B.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C.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D.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A.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D.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观点,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是

A.主张“童心说” B.循天下之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反对重农抑商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 B.批判君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我国在1984-1993年间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贵金属纪念币,右图纪念币中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火药 D.发明雕版印刷术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山水画 D.文人画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民生是每一时代的重要主题。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充分的富民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C.实行土地公有制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用抒情诗般的美丽语言讴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翁对人性的赞美说明他

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D.肯定了人的价值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奠定理论依据的思想家是

A.卢梭 B.狄德罗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A.《论法的精神》 B.《天真汉》
C.《纯粹理性批判》 D.《社会契约论》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1分)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1分)与魏源相比,梁启超、康有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有什么进步?(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倡导和发起了什么运动?(3分)
(3)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的是什么事件?(1分)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什么主张?(1分)
(4)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趋势做简要说明。(2分)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31年,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材料二:18世纪中叶,由于海外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出口利润高,太湖地区的丝绸大量从广州出口,使国内丝价不断上涨。有大臣上奏说:“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于是,乾隆二十四年颁布了一道谕旨,规定出洋的商船“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土丝和二蚕湖丝都是质地较差的丝)”,头蚕湖丝(优质蚕丝)禁止出口。
——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清朝政府对铁锅出口有什么规定?(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为解决国内丝价不断上涨的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4分)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三幅图片

(1)依据材料一图片,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材料二:右图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

(2)该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中国是何时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3)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来源:2010浙东北三校高一期中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