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 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此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④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于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提出“中体西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