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 )
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
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 |
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
D.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 |
有学者评价新文化运动者“不再过多强调从制度上解决自由问题,而是更强调能使恰当的制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这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
A.否定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
B.吸取辛亥革命政治失败的教训 |
C.认识到批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D.强调社会意识对制度深层反应 |
“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A.迫切的救亡心情 | B.科学的强国主张 |
C.理性的皇权意识 | D.盲目的媚外心理 |
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A.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B.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 |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
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
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新文化运动中,某人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此人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是
A.拥护 | B.反对 | C.旁观 | D.倡导 |
胡适之《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主张:戏曲应“废唱而归于说白”,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这反映出
A.文学革命侧重于戏曲领域 |
B.传统戏曲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
C.胡适等人对传统戏曲态度激进 |
D.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倾向 |
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
“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此评价适用于(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变法通议》 | D.《天演论》 |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 | 揭露历史真相 | B. | 引介西方理论 |
C. | 倡导维新变法 | D. | 颠覆孔孟学说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内外朝制度 | B.实行察举制 |
C.分封同姓王 | D.推行刺史制度 |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