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周共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封建制度 | B.分封诸侯国 | C.委任官职. | D.实行宗法制 |
关于中国姓氏的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 B.邑名 | C.爵号 | D.官名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能力拔高题)春秋战国的争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现象出现根源于( )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 B.地方割据势力不断膨胀 |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D.民族矛盾尖锐 |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哀落。据此回答17-20 题。
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君主专制 | D.郡县制 |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度 | B.宗法制度 | C.分封制度 | D.郡县制度 |
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家谱 | B.宗祠 | C.族规 | D.授土 |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比较,最确切表述了二者区别的是( )
A 战争目的不同 B 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 称霸形式不同 D 社会性质内容不同
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 | B.民族融合加强 |
C.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 | D.各诸侯国大肆掠夺人口 |
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 )
A.使用铁器和牛耕 |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