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
C.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 | D.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一种制度创新
②都是以地域为纽带
③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小说《白鹿原》中,在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提议下,白鹿村的村民共同出资修造了新的家族祠堂。这反映宗法制
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②尊崇祖先 ③维系亲情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西周时期,为解决血亲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是
A.井田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世官制 |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这场“恭行天之罚”的战争发生在
A.公元前16世纪 | B.公元前1046年 |
C.公元前770年 | D.公元前221年 |
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A.中央集权制度 | B.宗法制度 | C.分封制度 | D.封建制度 |
《全球通史》这样描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 B.商 |
C.周 | D.秦 |
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
A.血缘与政治结合 | B.社会等级严格 | C.中央集权加强 | D.青铜制造业发达 |
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下列各项最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禅让制 | B.井田制 | C.嫡长子继承制 | D.郡县制 |
《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Zhuānxū血墒注:传说的中古帝名)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楚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诸侯国 |
B.周王借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统治 |
C.楚之先祖乃黄帝之孙,为“大宗” |
D.西周分封诸侯以西周的王族为主 |
在中国存在一种广泛而普遍的宗族文化——祖先崇拜,由此衍生出遍布民间的祠堂。下列关于祠堂文化的正确叙述是 ( )
A.祠堂的盛行与中央集权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
B.宗族被封建政府授权直接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维持乡村治安 |
C.自先秦时期起国家便鼓励民间修建祠堂 |
D.祠堂是宗法制度的物化象征,反映了深厚的家族观念 |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