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C.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 D.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古代文献中,在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基础上编订而成的是
①《墨经》       ②《大衍历》       ③《梦溪笔谈》      ④《授时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都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其相同措施是

A.直接任免西藏各级地方官吏
B.设置机构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
C.派大臣和西藏地方宗教领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在西藏推行“改土归流”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内容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清前期政局稳定,耕地面积和人口增加,表现出国家的强盛
B.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摊丁入亩”政策和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关
C.耕地面积增加与人口增加没有因果关系
D.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人地矛盾突出,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洋务派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条约中,涉及侵犯我国东北地区领土主权的是
①《尼布楚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强领导力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B.中共“三大”解决了包括民主革命领导权在内的国共合作问题
C.遵义会议是中共打破常规,独立自主解决自己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
D.中共“七大”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其中展现“百万雄师过大江”气势,人民解放军渡江推翻蒋家王朝的是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合理调整工商业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我国第二座长江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于1958年9月10日开工的情景。当年国内发生的大事是

A.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B.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片浓缩历史。观察图,它反映出当时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多边外交
D.“求同存异”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他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的。在这种主张之下的教育,就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欲望,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
----据李中经《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在1873年第一期合同期满后,解聘了大批洋人,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毕业的中国技术人员担任,以后又在留学生魏翰、郑清濂等人的组织领导下不断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再如新式海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是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参加甲午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12艘舰船的管带,全部都是新式学堂毕业生。……清政府的许多外交官是同文馆或广言方馆的毕业生。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万余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万人。其中仅武汉地区,就有一两万人。……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1901年后,留日学生激增,1903年就达1300多人,到1906年前后,又增至8000余人。
----据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
材料四 全国科学大会后不久,4月至5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体代表讨论了《1978至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并分批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夫之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洋务派举办近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后果。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5)你对我国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建议?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 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

来源:2011届重庆市七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