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两种现象:前者是母亲因儿子地位尊贵而显贵,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贵。导致这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朝代高低有别
B.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不同的时期轻重不同
C.嫡长子继承制在不同的王朝取舍不一
D.皇帝 个人的倾向有所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这里所说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风俗   D.贡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朝议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
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