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B.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C.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判断,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老子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

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

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

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

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甲卷
  • 更新:2021-08-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制天命而用之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语:“天理何在、天理难容…”,下列学说与之相关的是(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程朱理学 D.农家学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