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7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造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开放题)
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请依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⑵朱熹发展了儒家思想,他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动,无所适而不在。……存天理,灭人欲”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儒家新发展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⑶197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言之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意图是什么?
⑷9月8日是孔子诞辰日。1914年,袁世凯在这天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的大丑剧;2005年9月28日,全国许多地方和海外的华人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你认为这两种“纪念”活动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儒家学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所奠定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演变.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3分)
材料二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2分)简要指出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主
要原因。(3分)
材料三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
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3)宋代的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4分)

来源:2010年高二期末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 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2)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关系角度理解,上文作者为什么认为理学倡导的“义” “利”观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3)上文作者认为理学倡导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来源:2009届韶关一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