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杨简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此可知,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最重要手段 |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
C.读书明理属于做人的基本准则 |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 B.道教 | C.理学 | D.佛教禅宗 |
某思想家提出:“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以下同属于该思想家的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D.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李贽 | D.王夫之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 B.道教 | C.理学 | D.佛教禅宗 |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
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
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
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 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
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 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