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

A.宗法制原则 B.九品中正制选官
C.皇位世袭原则 D.科举制创立完善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年(1911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蚌埠亦受影响

时间
事件
5月15日
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
11月19日
淮上军光复蚌埠
12月2日
清江南提督张勋率部沿津浦铁路北遁,淮上军奉命阻截,张勋部在遭重创后仓促乘车北逃。
年底
淮上军袁家声所部在蚌设立办事处,并开办敬业转运(运输)公司
本年
淮北烈山煤矿老板周玉山来蚌首开普利煤厂。
本年
蚌埠邮政局上升为一等乙级局

 
由上表信息可知蚌埠在辛亥年间
A. 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地区                B.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较快
C.近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D.民族工业仍然举步维艰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图中所示事件描述准确的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B.推翻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C.运用正确的战术和平解放北平
D.八路军主动向华北日伪军进攻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了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说过:“人权是上帝亲手蘸写在人性这整部巨著之上的,宛如用阳光写就似的,金光熠熠,凡世权利永远无法抹掉,也无法使之失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权与神权紧密联系 B.人权至上古已有之
C.人权具有普适性价值 D.人权与神权难以并立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所学判断,图3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经济指标(1966至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统计情况(%))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中国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卡尔认为:历史事实属于过去,而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则属于现在,因此历史学家与其对象——过去之间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的。由此可知

A.历史学家描述历史事实缺乏客观性
B.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无法统一
C.历史研究无法离开历史事实而存在
D.历史事实只有在特定时段内才有价值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商鞅变法仁义不施,风俗败坏。他举例说:商鞅变法使得商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
——整理自《汉书·贾谊传》。
(1)材料一主要涉及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客观评价该措施。
材料二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国某地农村1936年和1981年的家庭类型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注: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的子女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联合家庭指儿女成婚好继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单亲家庭指配偶中有一方死亡或者离去,或是父母双亡的未婚儿女;附属家庭是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多为上市独立生活能力的亲属)。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区近代以来家庭类型的主要发展趋势,并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材料二 (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对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被称为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来源:2015届安徽蚌埠高三第三次质量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