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某一思想家“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这一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 | B.李贽 |
C.王阳明 | D.苏格拉底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李贽 | D.王守仁 |
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制天命而用之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
A.韩非 | B.李贽 |
C.朱熹 | D.王守仁 |
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风俗画的流行 | B.商品经济的繁荣 |
C.理学的影响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
两汉至宋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是 ( )
A.博采众长,引领世界潮流 |
B.植根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
C.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
D.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